作者/郭俊宏
(轉錄自高雄市特殊教育專業團隊部落格 http://parent.spec.kh.edu.tw/blog/1654/index.php?mode=1&page=2 )
職能治療是一種藝術和科學,指導病人主動參與選擇性的工作或活動,藉以加強病人功能的表現,促進學習、適應生活和生產力所必需的技巧和功能,減低或矯正疾病所造成的不便,增進健康。
職能治療關心‘人’的一生能有生產力地生活,能支配自己和環境,對自己與對他人的工作和角色都能很滿足。(以上譯自美國職能治療學會的定義)
人的一生中,每一階段職能表現(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的內容都不一樣,學齡前的兒童以遊戲為主,在學的兒童以學習和遊戲為主,學校畢業後以工作和休閒能力為主。職能治療是依據個案每個階段執行職能表現所出現的問題,運用神經生理學、生物力學、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的基礎來設計治療的工作或活動,改善個案的能力。舉例來說:
例一: 某一位學童的平衡能力差影響體能活動的學習,經職能治療師評估認為:
(1)學生本體感覺的傳遞過程有問題合併有身體概念不良;
(2)前庭覺的傳遞過程有問題,所以身體操控地心引力的能力不好。
於是讓學生四肢遠端綁沙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加上翻筋斗的遊戲以增進前庭覺的輸入,讓身體能增加對地心引力的操控,學生很快就能改善平衡能力和其它的同學玩在一起了。這是根據感覺統合(神經生理學)的方法來處理學生的問題。
例二: 某位高職部學生是一位腦性痲庳患者,右側偏癱、右肩及右肘活動能力尚可,手腕的屈側張力很強。職能治療師會運用抑制肌肉張力的技巧(神經生理學)來降低肌肉張力,同時會建議製作一具功能性副木(生物力學)來維持治療的效果,另外可能會進一部建議製做一種萬用叉套,可以使用湯匙和叉子,讓右手也有進食的功能。
學校高年級的職業課程裏,有木工、陶藝、手工藝、農藝、洗車及模擬工場廠實習和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常用的方法幾乎一模一樣,精神病人的職能治療除了有訓練工作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意義外,針對不同性質的病人給予不同的治療性工作與活動。例如躁症的病人可以給木工或球類活動,鬱症的病人可以鼓勵參加節奏輕快的舞蹈活動(心理學和精神醫學)。
職能治療服務項目及內容
一、服務項目:
a.個案評估及篩選
b.治療活動的計畫及執行
c.提供教師及家長諮詢服務
d.輔具使用的評估及訓練
e.個案轉介諮詢
二、服務內容:
a.細動作訓練: 手功能訓練、手肌力、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b.粗動作訓練: 翻身、坐起、爬行、站立。
c.姿勢控制訓練: 動靜態平衡、重心轉移。
d.感覺統合訓練: 降低觸覺防禦及重力不安全感、增進持續力及注意力、增進身體概念、減低身體失用。
e.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輪椅操作、輔具使用及其它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及諮詢。
f.副木製作諮詢: 垂足、垂腕、大拇指無法對掌、骨折、肌肉張力太低或太強造成肢體變形…等問題副木的使用諮詢。
職能治療服務方式
大部分個案需要以工作或活動做為治療的方式, 為了避免彼此的干擾,安排抽離式的服務為主, 針對特殊的個案,以二人以上團體治療與課堂協同教學為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